来的路上,王永梅已经把事情简略告诉陈今越。今天一早,有个陌生男人来村里找万斋婆,见到万斋婆之后,只是递了个帆布袋子给她,说是她小儿子的遗物。
那人说,万斋婆的小儿子三十年前在去往欧洲的路上就死了。
老嬢嬢腾地站起来,伸手去接那个帆布袋子,手才抬到一半,“咚”地一声砸在地上,当场晕死了过去,吓得王永梅老嬢嬢急忙跑下山区找救兵。
春末午后的小院子,因为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气氛变得沉重凝滞。
院子里的石榴树又抽出了新芽,芽尖冒着青绿色的小花苞。
这棵石榴树,从王永梅老嬢嬢记事开始就长在这里,见证了这村子经历战火兴衰,见证这村里的后生一个一个前赴后继地往外走。
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等脸上的泪终于被春末的暖风吹干的时候,万斋婆终于悠悠吐了一句:“落叶归根,总算是回来了。”
枯皱如老树的手,翻开帆布袋,从里面拿出一个破布包。
东西不多。
“阿勇临走的时候,把身上值钱的东西都给了我,说他是走不到欧洲了,能帮我一点是一点。最后这一包东西,他让我如果到了欧洲,遇到他的同乡人,就托对方带回来给家中的父母。”那人说。
后来他历尽千辛到了欧洲,一心奔赴自由美好的新生活,谁知没多久就被赶进了难民营。
后来好不容易站稳了脚跟,已经把这事彻底忘了个干净。
直到去年年底,从旧物里翻出这包东西,才记起这件尘封了二十多年的往事,记起坎坷开路上的故友。
“我对不住阿勇,就想着这次回国,一定来一趟亲自上门,亲手把他的东西交到老人家的手里。”
陈今越忽然想起来,那个夜晚从浦东机场的出口走出来的男人。
万斋婆打开破布包,东西不多,两双布鞋,一个帽子,一张照片,还有一个红色的纽扣绒布袋。
万斋婆取出红布袋里的金戒指,在手指尖摩挲。
这是她结婚的时候打的金戒指,儿子决心要出国,临走的前一晚,她把这个绒布袋塞到他手里,说这一路辛苦,肯定有钱的地方,金是硬通货,到哪个国家都能当钱用。
儿子说,阿妈,你等我,等我去外面赚了钱,回来给你打一套金子,还要讨个漂亮老婆,给你生个胖孙子。
万斋婆说好啊,好啊,阿妈等你回来!
后来儿子走了,她在村里逢人就说,我儿子去欧洲打工了,等他赚了钱,要讨一个漂亮老婆回来,给我生孙子的。
头几年村里人还附和:“万斋婆,等你儿子回来,你就要享福了!”
后来,大家也不附和了,听了万斋婆的话,也只是笑笑。
大家心里都清楚,万斋婆的心底何尝不明白,自己的小儿子早就不在世上了,否则当下通讯这么发达的时代,他怎么会一点消息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