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宁这才注意到,平时怕热扇子不离手的阿太,今天双手空空。
大家都笑了。
“这有什么,让老吴头给你新做一把,是吧,老吴头?”
吴文明坐在角落里喝鸡汤,没什么反应。
“过几天再说吧。”阿太说,“这几天他编了得有上千个竹灯笼,你看他那手!让他歇两天。”
吴文明的手上,贴了好几个创口贴。
刘清宁总算是好好睡了一觉,第二天睁开眼,已是日上三竿。
阳光在被子上投下槛窗的阴影,楼下传来几位老人的麻将声,仿佛很远,又仿佛很近。她睁着眼睛躺了一会儿,才爬起来,推开窗。
“外婆!”
老嬢嬢头也没抬:“起来了?锅里有饭粥。”
“哦!”刘清宁应着,身体却没动,趴在窗户上,静静地看了一会。这样的日子从前常见,可现在却觉得有些可贵。
吃过午饭,几人开了个短会,复盘了一下这几天的工作。巧婷先报告了中秋三天的营业收入,令人咋舌的是,就连老吴叔的竹编小灯笼都卖了几千块,整个中秋,云澜的营业收入五万多。”
“三天五万,一个月不得五十万,这一年能挣几百万呢?真不得了!”李丽琴惊得张大了嘴。
“二舅妈,话不能这么说。中秋房价高,又满房,再加上其它没住宿的游客的消费,才能冲到这么高,这是短跑冲刺,但我们不可能天天都在冲刺。”刘清宁解释,“再加上员工工资,运营成本,评论一年下来,利润不算太高。”
“这倒是。“李丽琴点头。
这还有前期上百万的投入和贷款利息呢,这么仔细一想,这钱是真不好赚。
“还有一点,这个中秋之所以能吸引到这么多游客,是因为镇里出资搞了活动,这笔钱不用我们自己出,才显得收益可观。但云澜要长期运营,肯定不能一直都靠政府的扶持,我们得自己想办法开源。”妙妙说。
“没错。”刘清宁和巧婷都点头赞同。
“开源?怎么开源?”李丽琴问。
“打广告提高知名度,招揽游客是一方面,提高游客消费也很重要。”刘清宁说,她知道,妙妙跟自己想到一处去了。
云澜现在已开发的老屋不多,就这么些房间,民宿淡季时间长,以目前运营的情况来看,周日到周四,入住率最多达到百分之三十。
她看过一份关于国内民宿的调研报告,非节假日入住率能达到百分之五十的民宿,已经算是十分优秀,但即便达到,跟前期的投资和利息比起来,要盈利仍有困难。
恶性循环,三四年下去,云澜就得倒闭。
“那……怎么提高那个消费单价?”
“卖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