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唐西域记全译书籍 > 第十一回 迦湿弥罗僧梦醒 五百圣贤集三藏(第2页)

第十一回 迦湿弥罗僧梦醒 五百圣贤集三藏(第2页)

但见这座寺院山门壮阔,中间一大门,两旁各一小门,大门上高悬一匾,匾上用梵文书写一行字,徒弟们自然是不识的。能清悄悄问师父:“这寺叫什么?”

玄奘告诉徒弟们,这个寺院叫做“护瑟迦罗”。

王舅叫出住持,介绍道:这是中土大唐来的高僧玄奘法师。玄奘与主持相互道声“阿弥陀佛”,然后玄奘一一介绍自己的徒弟。

住持引着师徒到客房歇息。寺内的僧人都好奇地观望来访者。

待寺内僧人离去,能清候师父坐定,问道:“师父,徒弟有个不解,望师父解说。”

玄奘道:“有何不解,尽管说出无妨。”

能清问道:“师父,我们走到各处寺院,大门都称山门,山门又有一大二小三门,不知道是否有规矩?”

玄奘答道:“当然是有规矩的。”

三门是进入佛寺大门的称谓。寺院大门一般是三门并立,所以叫三门。这三门不是随便设立的,它是三解脱门,谓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所以三门是有象征意义的。

三门又作山门。山门者,山对城市之言。城市俗,山林真。凡兰若(森林、旷野之意),反俗居本,宜在山,所谓远离处也。所以即使寺院坐落在城市,亦用山号,希望归向真道者,应从由此而入,故言山门也。

能净、能自都说:“佛寺,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有象征意义。我等佛门弟子都不知晓明白,况凡夫俗子?”

入夜,感到有些疲倦的师徒都早早地入睡。

寺院的夜,安静如往日。但是在暗夜中,却又不寻常。

半夜,寺中众僧都做了一个梦。

梦中,神人告诉他们道:“白天来的这位客僧,是从摩诃支那大唐远游而来,他要到印度去学习佛经,观礼圣迹,拜师研习未闻之法。他既然为佛法而来,必定有无量善神追随左右,现在他就住在这里。诸位法师,你们长期积累的福德,已经使远道而来的他产生了仰慕之意,你们更应当勤奋诵习,不辜负别人的赞赏和敬仰。你们怎么能懈怠懒惰沉于睡眠呢!”

众僧听罢,都从梦中惊醒,立马起来禅定诵经,不敢懈怠。天亮后,纷纷来到玄奘跟前,述说因缘,愈加礼敬玄奘。

在护瑟迦罗寺住了几天后,玄奘一行在王舅的的陪伴下向王城走去。距离王城越来越近,王舅早派人快马报告国王的路程远近,大约还有一由旬的路程时,这是按印度的说法,中原的路程计算是大约还有一天的路程,到达了一个驿站。

这驿站称为达摩舍罗汉,也译为福舍。这类驿站是国王下令设立的,用来接待行人,并接济穷人。

国王率领群臣和都城里的僧侣前往福舍迎接,随从仪仗有一千多人。

能清、能净、能自哪里见过这等阵仗:成千上万的人手持鲜花,在路两旁守候,沿途都是幢幡宝盖,彩旗招展,歌吹嘹亮,香烟缭绕。穿行在夹道的人群中,三人有点受宠若惊,手足无措,脚步都有点飘。

能清还稍好些,能净被彩旗飘得有些眼花,能自被香烟熏得有些头晕,不知方向,提足迈步都有点踉踉跄跄的感觉。

再偷瞄师父,镇定安详,步履坚实地往前走。三人连忙整衣挺胸,跟随师傅迈步向前。一路行进中,欢呼声此伏彼起,不断地有鲜花抛来,满地花瓣。

就这样,玄奘到了福舍。刚一到达,国王便热情与他相见。仪礼高雅而符合佛教戒律:先虔诚礼赞,言辞文雅,再亲手献上用各种各样异香名花扎成的鲜花束,然后请玄奘乘坐装饰繁华的大象。

玄奘一一答礼,骑上大象,三个徒弟分乘马匹,相随前进。

坐在大象上,俯瞰沿途风光。很快就到了迦湿弥罗国都城。

迦湿弥罗国国都,大约在今克什米尔印控区的斯利那加,坐落在克什米尔中心地带。

城不大。西靠大河,南北长十二三里,东西宽四五里气候凉爽,丽日当空,风景迷人。

到达都城后,国王请玄奘安歇在阇耶因陀罗寺,这这寺是王舅所建。

第二天,国王请法师入宫,设宴款待供养,并请当地高僧僧称等数十人作陪。

宴毕,例请高僧开坛讲经说法。玄奘早已名闻西域中亚,国王请法师升座开讲,同时请到宴的高僧与玄奘论辩。

学问之辩,相互诘难,问的刁钻,答的巧妙,场面十分精彩。国王在旁观看,频频为论辩双方的精彩表现鼓掌,表情甚为欢喜。

国王想得周到,考虑到玄奘法师远来求法,无书可读,于是就派了书手二十人,为法师抄写以前没见到过的经纶。另外又派了五人伺奉法师,所需经费财物,都由官府供给。

玄奘在寺院中读书之余,又得到僧称法师的指点。

这位僧称法师是一位高行之人。他戒行醇厚清白,知识深广,多闻总持,才智卓越,精神矍铄,生性爱贤重士。

玄奘被国王待若上宾,加之玄奘在国王欢迎宴上的精彩表现,僧称欣然接纳玄奘。

更让僧称法师感动的是玄奘的虚心好学。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