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唐西域记全译书籍 > 第八回乌丈那国多奇见 雪山大士闻半偈(第1页)

第八回乌丈那国多奇见 雪山大士闻半偈(第1页)

别健驮逻国,从乌铎迦汉荼城出发,向北而行,跋山涉水六百里,就进入乌丈那国。

乌丈那国是北印度古国,又作乌苌、乌场,意为花园。其地在今巴基斯坦西北部印度河上游和斯瓦特地区,北连葱岭,南至天竺,是从前阿育王的园圃。

玄奘自高昌西行,一路行来,不是跋涉于沙漠戈壁,就是攀登在高山险峰。到这乌丈那国,风光为之一变。

能净和能自自告奋勇,要在前面了解一下情况。只见两人大步向前,不一会便与乌丈那国的居民攀谈起来。

回来把打听到的乌丈那国情况说给师父听。

能自夸张地做着累了的样子,喘着气说:“乌丈那国地处斯瓦特河谷,方圆五千多里,群山环绕,山谷相连,地势险要,河湖交错。季风气候明显,寒暑相间,风和雨顺。”

玄奘问:“有何特产?”

能净答道:“土地不甚肥沃,不适宜种植庄稼,盛产葡萄,甘蔗稀少。有金、铁等矿产,适宜种郁金香,林树蓊郁,花草繁茂。”

“风土人情怎样?”

能自又说:“这里的居民性格较为怯懦,但又显得狡黠。好学但不专注,喜欢念咒,有人以此为业。衣着方面,喜欢穿白色棉布衣,少有其他衣服。”

能净说:“这个地方的人语言与其他地方不太一样,大致与印度相同,文字与礼仪习俗和周边地区相互有所交流,都有些相似之处。”

两人齐声说道:“人们崇尚佛教,修行大乘。”

大致弄清楚了情况,师徒众人继续前行到苏婆伐窣堵河边。

苏婆伐窣堵河即斯瓦特河,发源于兴都库什山南坡,斯瓦特河谷的径流全部汇入该河,西南流注入喀布尔河。

漫步在苏婆伐窣堵河边,但见两岸破旧的佛寺连绵不断。一打听,方知两岸曾经分布有一千四百所佛寺,现在多已荒废。昔日僧徒有一万八千人之多,现在逐渐减少。

这些僧徒都研习大乘教,修炼禅定,喜好诵读经文,对经文的义理大义,并不探究。戒行严谨,特别擅长禁咒之术。

乌丈那国是佛教传入中原的重要据点,遗留的佛教遗迹不少。

玄奘带着徒弟们走访各寺院。

一天,能净像发现了什么秘密似的,问玄奘:“师父,这些僧人穿的袈裟怎么会有那么多颜色之分?”

玄奘解释道:僧人穿的袈裟有不同的颜色,是因为佛灭后,佛教分裂为若干部。能净见到的是法密部、化地部、饮光部、说一切有部、大众部五大部派。

每个部派所持的戒律要求有所不同,所穿的袈裟也就不同。法密部,也叫法藏部,穿皂色袈裟,化地部穿青色袈裟,说一切有部穿绛色袈裟,饮光部穿红黑相间的木兰袈裟,大众部穿正黄色袈裟。这是北传佛教的戒律,南传佛教的戒律还要细密。

乌仗那国僧人,各部派都有,所着袈裟五颜六色,行走在路上,看得人眼花缭乱。

佛寺之外,又有天祠十多所,外道之人杂居其中。国王长居于瞢揭厘城,瞢揭厘城,在今巴基斯坦杜西里山西北,该城方圆十六七里,居民人数众多,人烟稠密。

瞢揭厘城城东四五里地,有一座大佛塔。

玄奘又带着徒弟们前往佛塔礼拜。

寺僧给玄奘说起佛塔的的灵兆瑞像极多,据说佛陀前世做忍辱仙时,在这里被羯利王截肢割肉。

随行的徒弟道行尚浅,不明白佛陀怎么又是忍辱仙。

能清先发问:“师傅,弟子们愚笨,羯利王是谁?佛陀怎生又成为忍辱仙?还请师傅明示。”

玄奘知道这几个徒弟没有时间清修,不可能系统地学习佛学,只好因地制宜,一点一滴地讲给他们一些具体的佛学知识。

玄奘叫过几个徒弟,给他们讲:

羯利王是从前摩揭陀国的国王,一天,国王带领后宫女眷出城游玩,国王有点累了,就在半道上睡了过去。

后宫的女眷们看到国王睡过去了,就自己游玩,来到一棵树下,看到一个修行的人。这些女眷就跑过去看。

这个修行人是释迦佛前世的某一世,出生在南天竺富单城,后来出家在城外修行忍辱波罗蜜,化度众生,人称忍辱仙人。

能自问道:“师父,什么是忍辱波罗蜜?”

玄奘解释道:“波罗蜜就是波罗蜜多,在佛教里面波罗蜜多是到彼岸的法门,就是度过烦恼苦海的意思。这法门有六种,能忍辱是其中的一种。”

能清也问道:“能忍辱忍的是哪些辱?”

玄奘道:“凡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各种现象无一不能忍,做到遇迫害而不瞋,受供养而不喜。”

玄奘又说,你们看看忍辱仙人在受辱面前是如何对待侮辱的吧。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