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大唐西域记 白话 > 第四回 飒秣建移风易俗 纳缚伽蓝遇慧性(第6页)

第四回 飒秣建移风易俗 纳缚伽蓝遇慧性(第6页)

原来小乘佛教声闻部讲求信徒修行需证得四种果位,才能解脱生死。

能清问师父是哪四果?

玄奘说,四果是佛徒修习到消除一切思虑、烦恼、欲望,处于完全宁静的大彻大悟状态之前所经历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初果须陀洹(预流果),汉译“入流”,就是初入圣人之流,断绝三界见惑。

二果斯陀含(一来果),汉译“一来”,意为死后升到天上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此世界一次,便不再到欲界受生死了。

三果阿那含(不还果),汉译“无还”,修到此果位,便不再生于欲界。

四果阿罗汉(无极果),汉译“无生”,意即修到此果位者,解脱生死,断绝一切见思之惑,永入涅槃。

解脱生死,永入涅槃。证得四果吸引着无数僧徒,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地苦修。精庐见证了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品格。

证得四果的高僧罗汉,将要入寂时,都会显示神通,涅磐后僧徒就为之建立佛塔。

环绕精舍,玄奘看到塔基一座接一座,绵延已有数百座。有些僧人虽然证得正果,却没有显示神通,这类人大约有一千多,他们没有留下标记。

现在全寺僧徒百余人,昼夜修行,从不懈怠,但谁是罗汉,谁是凡僧,难以预料。

国都西北五十余里处是提渭城,北面四十余里有波利城。两城中各有一座佛塔,高三丈余。

听寺僧介绍,这两座佛塔是佛门最早的佛塔,很有些来历。

当初,佛祖如来在菩提树下初证佛果,起身前往鹿苑。正巧两位商人,一名提渭,一名波利,结伴而行,也是佛缘所致,两人感受到佛祖神光,大为惊喜,赶忙追随如来步伐,献上随身携带的蜂蜜炒面。

如来为他们讲说天人的福祉,两人得以最先听闻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的五戒十善教导。听罢,两人如醍醐灌顶,瞬间大悟,成为释迦牟尼成道后最先皈依受教的信徒,也即佛门最早的优婆塞。

听完佛祖的教诲,提渭、波利将各自归国,请求佛祖赐予可以供养的物品,如来便授予自身的头发、指甲。两人又请教礼敬的法仪,如来脱下僧伽胝(僧徒穿着的外大衣,因其用许多布片缝成,又称杂碎衣),叠成四方,铺在地下,又脱下郁多罗僧(上衣)、僧却崎(袈裟的下挂),照样铺在地上,再倒覆食钵,其上竖立锡杖,按这个次序,构成佛塔。

二人秉承如来的教诲,回到自己居住的城中,按照如来的旨意,修建起两座灵塔,就是现在城中的两座佛塔。这是佛法中最早的塔。

城西七十多里处,也有一座佛塔,高二丈多,是过去佛迦叶波佛时代修建的。

玄奘游历完提渭城和波利城,回到纳缚伽蓝佛寺。刚好寺里来了位游方的小乘三藏法师,名叫般若羯罗。

这般若羯罗,体态丰腻,举止雅致。般若羯罗也看到玄奘,见到玄奘丰姿飘逸。

也是英雄惺惺相惜。般若羯罗是个何等人物?

其人聪慧好学,才华横溢,精通小乘佛法的九部经和四部《阿含经》,以经义解说闻名印度。小乘论藏中的《伽延》《俱舍论》《六足》《阿毗昙》诸般内容,无不通晓。法号般若羯罗,汉语“慧性”之义。

般若羯罗法师来自磔迦国。

磔迦国,在今巴基斯坦旁遮普平原,都城在旁遮普省的阿沙鲁尔。般若羯罗听说缚喝国纳缚伽蓝寺有很多佛教胜迹,因此前来拜谒瞻仰。与玄奘不期而遇。

玄奘的到来,般若羯罗非常高兴。两人相见甚欢。玄奘就《俱舍》《毗婆沙论》中的有关问题向般若羯罗请教,般若羯罗问答得十分精辟,玄奘大为叹服。

寺里还有达摩毕利和达摩羯罗两位小乘三藏法师,也很敬重玄奘,大家在一起经常探讨佛学哲理。

缚喝国西南有锐末陀和胡实健两个小国。

锐末陀在今阿富汗波尔克西南地区,国很小,东西五六十里,南北百余里。此国再往西南,便是胡实健国。胡实健东西五百余里,南北一百多里,其地在今阿富汗北境席巴尔干南。胡实健国西北方是呾剌建国。呾剌建,又作多勒建,其地在今阿富汗穆尔加布河流域。呾剌建国疆域东西五百余里,南北五六十里,再往西便是波剌斯国了。

锐末陀和胡实健两国山川相连,国王听说玄奘远道而来,都派使臣前来再三延请玄奘接受供养。玄奘推却不过,只好前往,国王繁华尽出,尽心招待,但玄奘志不在此,停留了一下便返回纳缚伽蓝寺。

在纳缚伽蓝寺住了一个多月后,玄奘便与般若羯罗(慧性)法师结伴南行。

有诗为证:飒秣建国废拜火,昭武九姓诸国过。活国宫廷惊政变,提渭波利敬佛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