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净突然插话:“我记得师父说过,贪、瞋、痴为三毒,瞋毒是最邪恶的一种。师父,弟子不明白,为什么瞋毒是最邪恶的毒?”
玄奘教训道:“瞋是由于对众生厌恶而产生愤恨、仇视之心,一旦有了仇视之心,便会产生争斗互相残杀。轻者危害一家一村,重则祸害社会。是修行的大敌。瞋毒在三毒中是最难根治的,所以最邪恶。”
能自感叹:“这沙弥就为了一点小事发瞋毒,实在是枉为修行者。”
玄奘听了,欣慰不已。他招呼弟子们听僧人讲下去。
迦腻色迦王本意是弘教济世,龙王却为瞋毒所害,疯狂作乱。深以为耻,调动兵马,想要填平龙池,毁掉龙宫。
龙王感到恐惧,于是变身为老年婆罗门,拦在国王乘座的象前,说:“大王前世广集善本,成为人王,无人不敢服从。为什么要与龙争斗呢?龙不过是畜类,虽卑下低劣,但也拥有巨大威力,乘云御风,凌空踏水,不是人力所能制服的。大王今日举国兴兵,要与龙一决雌雄,获胜了大王并无降服强敌的声威,失败了却是不能取胜的耻辱。请大王考虑,罢兵返回。”
国王坚持要填平龙池。龙王回到龙池,立即召集池中各路水族,一时电闪雷鸣,暴风狂起,树断木折,飞沙走石,云雾密布,天昏地暗,国王的兵马惶恐不安。
然而,迦腻色迦王乃一代雄主,岂容龙王如此造次,迅即下令,全军屏息静气,归心三宝,祷告道:“我为人王,威慑强大的敌人,今为孽龙所困,实在是德福尚浅。希望佛赐福力,即刻显现在现前。”
言毕,国王两肩升腾起熊熊火焰,那龙王卷起的各种风浪、布下的各种云雾,眨眼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国王随即下令,所有军士搬起一块石头投向龙池。
龙王只好又化作婆罗门,面见国王:“我是这龙池的龙王,现在畏威怀德归附大王。请求大王悲悯,宽敕我先前的过错。大王有化育众生之心,庇佑天下生灵。如若大王杀了我,我们都会堕入恶道:大王有杀人性命之罪,我有怀恨记仇之心,因果业报无有了日。”
国王听后,觉得言之有理,于是和龙订立了以后再有相犯,必定严惩不殆的约定。
龙王自知罪孽深重,再次请求国王:“我因前世罪孽,遭致转世为龙的果报,龙的秉性凶猛,不能很好约束自己,有时瞋恶之念一起,便忘记克制。恳请大王再兴佛寺,派人在山岭观察,如果看到黑云升起,便敲击犍棰,我听到这声音,心中的瞋恶便会平复。”
国王于是再修寺院,建造佛塔,派人观望云气,至今不断。
玄奘听完介绍,对徒弟们说:恶愿会要人性命,天下之事,莫大于扬善除恶。恶愿除了危害他人,还伤及自身。徒弟们切记切记。
能清、能净、能自一起合掌唱声“阿弥陀佛”,齐道“师父教导得是。”
迦毕试国佛寺众多。
王城西北南岸有座旧王寺院,藏有释迦牟尼童年时的乳牙,长一寸多。
再往东南又有一座寺院,也叫旧王寺院,里面有如来的一片头骨,黄白色,发孔清晰。还藏有如来的头发,天青色,向右螺旋,拉直有一尺多长,卷起来只有半寸。
这寺西南面,有座旧王妃寺,里面有金桐佛塔,高一百多尺。据说佛塔内有一升多舍利,每到十五日夜晚,舍利就会放射光芒,与月光交相辉映。到天明,光芒渐渐收敛进入佛塔。
都城西南有座比罗婆洛山,山形似象的形貌,所以称象坚山。如来在世时,象坚神恳请如来和一千二百阿罗汉前来,如来到后,端坐在山巅的大磐石上,接受山神供奉。其后,孔雀王朝时代的无忧阿育王在磐石上建造佛塔,高一百多尺。
象坚佛塔北边山岩下,有一处龙泉。如来接受山神饭食后,和阿罗汉们在这里取水漱口,嚼杨枝。
所谓“嚼杨枝”就是用牙签清洁牙齿。据说佛祖向弟子们讲道时,发现弟子们口气臭秽,令人厌恶,就教他们用杨枝剔牙。杨枝就成了比丘们随身携带的清洁用品。
阿罗汉们一番清洁后,信手将杨枝插入土中。杨枝既沾佛陀圣液,又接天地精华,勃勃生长,现在已成为茂林。后人在这茂林处建造寺院,取名鞞铎佉,翻译成汉语,意思就是嚼杨枝。
迦毕试国虽然佛寺众多,各种经典数不胜数,但国王对这些典籍都不太感兴趣,只崇信大乘,尤其喜爱听观诵经讲佛。
玄奘在各寺院辗转观看之余,国王延请他和慧性法师在一座大乘佛寺举行法会。
这时,迦毕试国内有精通大乘三藏的高僧秣奴若瞿沙、说一切有部高僧阿梨耶伐摩、化地部高僧求那跋陀,都是各宗门派的领袖,但他们都不能兼通诸部经典,只能在大小乘上各有侧重,虽有精专,终究偏长一门。
只有玄奘,对各门各派都十分熟悉,针对他们的发问,根据不同部派的经典学说作答,众僧都心悦诚服,三个徒弟更是自豪不已,对师父更加尊从。
这样的法会在迦毕试国可谓盛况空前,持续五日方才散会。
国王非常高兴,以纯棉五匹专门供养玄奘,其他高僧也得到多少不一的供养。
玄奘和慧性法师一起居住在沙落迦寺,安居结束后,慧性法师又接到睹货逻国王的邀请,无法推辞,只好返回。
两位至交好友洒泪相别,从此山高水长,明月为鉴。如果没有玄奘作《大唐西域记》,慧性法师也就是历史的匆匆过客,没有留下一丝一毫信息。
与慧性法师作别后,玄奘自迦毕试国东行,继续向印度进发。
有诗赞曰:大雪山峰叠峦嶂,立佛巍然渡劫初。汉家寺院结夏居,法会从容众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