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马嵬坡事变已经过去几日了。
李隆基与李亨父子已在马嵬坡分开。李隆基南下去蜀地,而李亨决定北上去灵武称帝主持大局。
与此同时,两匹快马加鞭,将长安城的战报送往李家父子二人手中。虽此时父子早已离心,但看完战报后,二人面上却露出了如出一辙的表情。
惊讶、懊恼、后悔,这是二人一瞬间的反应。
离开马嵬坡后,狼狈至极且人心尽失的李隆基,此时后悔得恨不得回到十数天前,让所有事情重来一次。
没想到李倓竟有这般才干!
他若是当时听了李倓和旁人劝告留在长安城中,就不会被这些逆贼夺权逼至此境!
说不定还能将安禄山、史思明这些反贼通通活捉,他此时依旧是在长安高高在上的天子!
“圣人,此时长安城并未陷落,是否要回京?”
跟随李隆基一道去蜀地的禁军将领陈玄礼这般问道。
然而,李隆基思前想后,犹豫的把手里的战报都捏得折了,最后还是摇摇头。
不行,现在几十万叛军都围着长安呢。
他回去或许能振臂一呼收拢皇权,可万一有个闪失呢?万一被反贼五马分尸呢?
想活和求生的欲望,已让这位七十岁的老人不敢再冒任何风险,于是最终,他还是叹息一声,继续前往蜀地。
与此同时,李亨周围的大臣也有人提议。
“殿下若回到长安中登基执掌大权,定然能让士气高涨!等到援军到来,叛军便无论如何也无法拿下长安了。”
然而李亨纠结地来回踱步,最终还是觉得长安局势焦灼不明,实在太危险。
“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太宗当年亦是果决从高句丽撤军离去。如今我还是继续北上去灵武为妙。”
并不知道此时太宗本人已经通过天幕将这话知晓了个一清二楚,李亨此时看着长安城的捷报,反而对着李倓这个儿子生出了几分怨恨不满。
当时李倓回去,打的是为他们殿后的旗号,可谁料他居然罔顾旨意,回去守城了?
李倓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对自己和父皇的决定不满暗中抗拒吗?
还有,他一回去就把长安守住了,然而自己和父皇却逃了,这把他的颜面置于何地?
“这三郎当真是不孝至极!”
李亨严肃地怒斥道。
不孝可是逆天的大罪。好在正当此时,李世民的信件也快马加鞭送到了李亨手中。
等李亨看完李世民“父慈子孝”的一番肺腑之言,说离开父亲几日不见便忆之欲死,以及询问他是继续留守长安还是追随父亲,显然是把他这个父亲放在心上。
李亨这才眉头舒展了些。
“原来三郎只是不巧遇到叛军袭击,之后没法子才退回长安了。
好好好,我家三郎还是那个孝顺的三郎啊。”
李亨这才安下心来,继续北上。
很快,李亨在灵武称帝,同时,李隆基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为各地节度使的消息,几乎是前后脚传来。
天幕观众早就有人把李亨类比太宗的消息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看的咬牙切齿,恨不能一天毒打这两个不肖子孙八百回!
“他居然还敢以我征高句丽比?!”
好几日了,李世民想起来依旧震惊且生气!
这个曾重孙他怎么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