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知了轻咳一声,他俩陡然惊醒,小鸽子欢欢喜喜的跑过来:“阿姐!”
“又想阿姐了啊?”林知了抱起他。
小孩开心地双腿蹦跶:“阿姐,我的糖葫芦呢?是不是又忘了啊?”
林知了不自在地抱着他坐下:“明早阿姐进城买藕一定给你买糖葫芦。”
薛瑜:“清晨只有早餐点心铺开门。三嫂,骗我们也上点心。”
林知了初来乍到,哪知道清晨有没有卖糖葫芦的:“糖炒栗子?”
“也行吧。”薛瑜的神色很是勉强,难压的嘴角泄露了她满心欢喜。
林知了跑一圈饿了:“晚上吃什么?”
“娘说和面做索饼。明日她和二哥进城买稻谷。”
林知了:“再买一石小麦吧。”
话音落下,薛母和刘丽娘进来。薛母听见了,想想家里这么多人:“那就再买一石小麦。”闻到肉香,估计煮烂了,她去和面。
林知了问薛瑜:“午饭谁做的?”
薛瑜嘴快:“我和娘啊。”
薛母不得不把嘴边的话咽回去,听到儿媳妇说:“去把二婶和大嫂找来。”
薛瑜下意识看娘亲。
林知了为了薛家奔波一日,薛母心疼身怀六甲的大儿媳妇也说不出偏袒的话。薛瑜一看她娘默认,到门外就喊:“大嫂烧火,二婶和面。”
林知了抱着小鸽子起身:“二嫂,去我房间算算今日赚了多少钱。”到门外碰到二婶,“琬妹妹的事我谈妥了,日后你给她打下手。但不能耽误做家务。”
薛二婶嫌她斤斤计较,听闻此话瞬间换了一副嘴脸:“文君,去把菜洗了,早点吃早点睡。”
刘丽娘闻言就把食盒里的钱拿出来。
林知了把弟弟放书桌旁的椅子上,她找出一张纸:“买的桂花蜜比我们做的贵,花了两百四十文。二十四份桂花藕用了二两多一点,算它一百文。现在是吃藕的季节,虽说街上的藕不算多,但也便宜,用了七文。糯米算四文。算上我做竹签的辛苦钱,二嫂,本钱一百二十文行吗?”
刘丽娘看不懂她写的,但听得懂:“我们第一次做就赚了一百二十文?一半!?”
“不多。像我们在家不用租铺子,不用买柴,应当赚七成。早知今日,去年做桂花蜜,现在用来做桂花藕,我们可以赚七成。”
薛母:“谁也不知道以后什么样。现在能赚到钱就够了。”
林知了点头:“二嫂,说好给你四成。”数五十文给刘丽娘。刘丽娘不禁说:“多了吧?”
林知了:“又不是外人。”
刘丽娘想给婆婆,林知了拦下:“饭后一起给吧。”
薛母怀疑儿媳妇又想趁机做些什么,转念一想没有钱怎么买米啊,只当没有看出她的打算。
薛二婶做了半辈子饭,手脚麻利,一炷香就把面饼切成条。
林知了说的“索饼”很像她前世常吃的面条。在开水中加点猪油、盐和胡椒粉,面条和青菜煮熟,薛二婶给每人盛一碗,小鸽子和薛瑜一人半碗。
林知了等人进来端碗,薛二婶走在最后端陶锅。她把陶锅放下林知了就拿筷子。薛二婶脱口道:“你饿死鬼——”
“你别吃!”林知了打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