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心理学是读心术 >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第2页)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第2页)

白霁险些热泪盈眶,自己没看错,这个人果然善良到令人发指。

她不管不顾地在山林间跳到对方身上,狠亲了一口。

*

下午晚上连轴转地录节目,她始终有些走神,不住地琢磨奶奶的话。

大前年,也就是三年前,赵光年跑到鬼村“驱邪”。那年他命悬一线,大概是听信算命之词作出的举动。

这个村很信魑魅魍魉的说法,家家户户求神拜佛。可赵光年不一样,他人生前五十年从来都是身歪也不怕影子斜。

罪恶感并不来源于错误本身的严重性,而在于个体的自我要求。像赵光年这样内心毫无底线的人,大摇大摆地做坏事实属正常,因为他压根没觉得“坏”。

在做亏心事上,人同样有从众心理。玩女人和偷税漏税在业内并不稀奇,前者甚至合法。这种情况下,更能顺利合理化自己的行为,良心早就泯灭了。

尽管现在,赵光年的良心也仅限于掩耳盗铃和卖赎罪券,但心理状态已经和原来截然不同——他心里凭空横生出一条“底线”,使之真切地感到恐惧,产生了补偿的念头。

这场病怎么就神奇至此,凭一己之力让赵光年闻风丧胆了呢?

病症本身不是关键,关键在于赵光年如何解读。从改过自新的行为上看,显然,他把生病视作之前不端行为的惩罚。

可赵光年活了一把岁数都没理会因果报应,怎么就轻易相信了算命的忽悠,死死地把病重归因于行为不端?

赵光年早成人精,不是三瓜两枣能糊弄的。要说服他,必然是其中逻辑戳中了痛处,让他不得不重视。

权色交易的分量似乎还是轻了,只配挡块遮羞布,私底下仍没羞没臊地继续。而偷税漏税,在没脸没皮的商人眼里根本不算事,慈善项目本身指不定也沦为逃税的工具。

白霁觉得这些理由都不像关键“痛处”。

她细想有关算命的事,在李无双的转述里,“大师”说赵光年“命如浮萍,无根无源”。

难道这是一句直击他灵魂的话?无根无源在他听来想必有具体的含义。从普世意义上理解,根源一般指来处,难道是老家奇水村?

这话具体是什么,还得打听打听,说不定有前后文,包含着线索。

另一方面,赵光年既然相信算命的话,大概会有针对性地作出“赎罪”行为,藏在一大堆公益慈善项目中。

奶奶骂赵光年请人驱邪是“花钱买平安”没准一语成谶。鬼村出现“邪祟”大概就是小卖部老板说的“闹鬼”。闹了好几年,赵光年病后却突然在意。此事会不会和“无根无缘”有关系,在老家驱邪难道是为了让自己有所归依?

一年以后,赵光年投资算是半个老家的韦元,做起旅游业。从成果来看,除了漂亮的宣传片,处处敷衍,草草结项。哪怕有综艺宣传,被吸引来的游客必然失望而归。在事业上,赵光年并不是一个半吊子,相反,正是因为他事必躬亲、凡事力求完美,公司才得以腾飞。

然而在韦元旅游的事上,他似乎对于此地是否发展得起来,能否提供利润都不甚在意。举办公益会也只是请父老乡亲吃了个大锅饭,甚至不求媒体曝光、歌功颂德。当真成了割肉饲虎的活菩萨,只砸钱,不求回报……吗?

反正白霁不信。

假如他的目的不在钱,不在名,那一定别有用心。

她回忆赵光年那通怒不可遏的电话,对面的人要求他帮忙,并且是有分赃的。此事持续多年,他却突然不想帮了。

他提到现在人很多,再继续不合适。大胆假设电话那头的人就是他鬼村的发小,那“人多”会不会指的是综艺录制,或是公益会?

对方立马提出怀疑,说他是“故意的”,是指聚集人群的行为吗?那也就是说,要帮的这个忙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又是一件偷鸡摸狗的事。

而这件事就发生在韦元,或者是奇水,所谓的根源地。

热门小说推荐

少年王
抚琴的人少年王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