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吵闹闹的声音彻底让景春清醒过来,脑中也开始涌现一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场景。
患有渐冻症的那个自己确实没有撑过去,但可能是上天怜悯,让自己穿到这个名字差不多的姑娘身上。
姑娘叫惊春,姓莫,今年十五岁刚及笄。
这个朝代是景春没听过的庸朝,皇帝是女帝,称元宋帝。至于知道这些,是因为原身莫惊春不仅上过学,还学过手艺。
什么手艺?!
烧窑!
没错,莫家是瓷器世家。
庸朝皇帝从上一代开始就已经守成,到了元宋女帝更是百姓安居乐业。元宋女帝本就崇尚文雅,常以“文以载道,艺以修身”而行。丹青,音律,器物,无不追求极致,要求精致典雅,尽显匠心。
于是从她继位以来,作为器物瓷器的盛产地昌南府,从五年一选的“官”字号窑口,变为三年一选。
要说制瓷,首提昌南府的浮梁县,而莫家的祖籍正是此处。
因为祖辈制造的瓷器曾经在万国会上大放异彩,为母国庸国争过脸面,于是被当时的皇家赐“世家”牌匾和“官”字号窑口——专为天家制作御品贡瓷。
尽管之后莫家在制瓷手艺上再无建树,“官”字号窑口的封号也花落他家,但秉持着世家的身份,就算男儿捏泥巴,女儿烧泥巴,也按照世家要求那样人人读书写字。
如今莫家传到第三代,当家人正是莫惊春的祖父莫厌善。
老爷子莫厌善有三个儿子,大儿子莫失良,二儿子莫失俭,三儿子莫失让,小姑娘莫惊春正是三房莫失让的小女儿。
而这莫惊春小姑娘的死正和莫家大儿子莫失良以及“官”字号有关。
——窑务是要务,府城要伏承。知府管家管杂事,提领当家见天家。
这句护官符别说是在府城大昌,就是整个昌南府都家喻户晓。
“窑务”指的是特设在昌南府府城大昌专管瓷器器物的窑务司,而提领,正是主持窑务司一司事务的官员。
在元宋女帝掌权下,窑务司水涨船高,连带的窑务司提领的权利和面子也大。在整个昌南府,别说是窑务司的事务,就是其他司门署的事务他也能管上一多半。
自然而然,整个昌南府制瓷窑口也越来越多,而“官”字号窑口的赐封也越来越成为香饽饽。
当现任职的窑务司孙提领五十有六,娶的是自己授业恩师的女儿,两人什么都好,就是子孙缘薄,提领夫人年轻时候寒冬落水伤过身子,直到年过不惑,才得一子。
不仅是老来子,还是千求万求才得来的,从小就娇惯的无法无天。
三月前府城大雨,这公子打马游街不慎摔倒,崴了脖子被断言活不过三月。
知道儿子没救了,提领夫人大哭一场之后就开始准备后事,怕小儿子在地下孤单,便起了配阴婚的心思。
可自家是官宦人家,配阴婚不好听,于是才有了寻个及笄小姑娘,明为冲喜实为殉夫的想法。
正值“官”字号选拔窑口,莫家长子通过关系便与提领夫人做了交易,交易的内容就是用莫惊春小姑娘的性命换字号!
大致清楚了自己的处境,景春叹了口气,动作轻巧的朝着棺材边靠近了些——毕竟靠着陌生尸体,是个活人都恶心的不行。
既然自己在原本世界已经死亡,而现在又有了活的机会,还是身体健健康康活的活的机会,那为什么不好好活着呢?!
从现在开始,自己就叫莫惊春了!
打定主意,莫惊春以耳做眼,开始寻找逃跑的机会。
脚步声由远及近,接着就是烧纸钱香烛什么的烟味。
“这要待到多会儿?!”
“外面雨太大了,走不了,大师也说棺材淋雨对老爷官途不吉利,而且本来就要作法,干脆就在这一起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