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臣服是什么意思 > 第5章 男人的过往(第2页)

第5章 男人的过往(第2页)

她瞪大眼睛,咬住下唇,颤抖的视线带着些许抗拒。但这种抗拒,只会让这场“教育”更加有趣。

她迟早会明白的在我这里,她的“想要”与“不想要”,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否从拒绝,变成渴望。

话虽如此,要是太快屈服也很无趣,我就这样没再理会她的反应,重新投入书中的世界。

幼年时期,婴儿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方式,决定了个体未来的依附模式。

安全型依附来自稳定的养育,而回避型或焦虑型依附则源于忽视、矛盾或控制性的家庭环境。

是这样吗?

我从未真正体验或理解所谓的“恋爱关系”,因此无法断言自己归属于何种依附类型。

与其关心这些分类是否适用于我,我更感兴趣的是,家庭环境真的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本质吗?

我的家庭,在大多数人看来应该属于典型的“正常范畴”。

不完美,却也没有明显的缺陷,偶尔会有争执,但终究仍维持着某种和谐。

至少,在旁观者眼中是如此。

然而,我记得,童年时曾发生过一件至今仍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

我对“内部结构”有着极大的兴趣。

并非单纯的猎奇,而是一种对未知的纯粹求知欲。

当时,我将捡来的小动物们收集起来,存放在家中,逐一解剖,观察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

我想知道,如果打开青蛙的腹部,它还能存活多久?

而当它死去后,它的内部便失去了功能,变得毫无价值。

但外观仍可修复我将玩偶里的棉花塞进去,将它缝合,如此一来,它们便能恢复原有的形状,即使内部已然不同。

但仅凭一种生物的反应,无法得出结论。

我需要更多的样本来验证。

于是,除了青蛙,我开始寻找体型更大的实验对象猫,或者狗。

母亲发现这些后,没有动手打我,也没有立刻训斥,而是用一种我当时无法理解的眼神看着我。

她的表情微妙,甚至带着一丝不安,像是在思考我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她问道。

那时的我并不明白她为何如此震惊,于是据实以告:

“因为我想知道,不同动物的耐受极限在哪里。”

如今回想起来,她的反应并不令人意外。毕竟,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都更在意结论,而非过程。

那天晚上,我偷听到母亲与父亲的争执。

母亲责怪父亲对我关注太少,认为他的冷漠导致了我的异常。

父亲则反驳说,问题的根源在于母亲对我的过度约束,认为她试图用错误的方式“矫正”我。

那是他们第一次为了我发生如此激烈的争吵,却绝不是最后一次。

也是从那时起,他们开始频繁带我去做心理咨商。

对于那些所谓的“专业评估”,我并没有任何兴趣,母亲的指责、医生的诱导式问题、试图探究我“偏差行为”的分析这些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我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关于“普通人”的重要资讯。

他们不会因为纯粹的好奇,而随意解剖动物。

在目睹动物、甚至同类的痛苦与死亡时,他们会产生近乎本能的共感。

这种共感,使他们避免对其他个体施加伤害,并将这种情绪称为“同理心”。

这对当时的我来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如果说这是一种“本能”,那它为何没有出现在我身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