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坐上首,左侧除了侯夫人周婉如,还分别坐着两人。
“这是你表姐怀玉,表弟怀瑾。”
老太太温声引见。
林怀玉容颜姣好,明眸皓齿,身板坐得极端正。
对着二人不冷不热打了招呼,神色疏离。
宜真对她还有印象,幼时就是个傲气的性子。
至于表弟林怀瑾,倒是第一次见。瞧着比宜安还要小上一两岁,想来是周氏后来所出。
对面还坐着郭姨娘母女。
郭姨娘原是老太太娘家的表侄女,后被做主指给林茂升为贵妾。
其女林怀歆看着唯唯诺诺的,怯生生起身见礼:“见过二姐姐,四妹妹。”
声音细若蚊呐,像受惊的猫儿。
右侧空着位置格外显眼,见少了人,宜真顺势问道:“祖母,怎的不见舅父?”
不待老太太开口,周婉如已抢着话头。
“侯爷出城办差,年关前才能回府。”
瞧周氏沉不住气,老太太不动声色地斜她一眼,转而慈祥道:
“你和宜安先在府上安心住下,陪祖母过个好年。”
时值腊月十七,京城的书院循“十日旬假”之制,顾名思义,每读书十日便休沐一日。
“瑾哥儿下次旬假,该是年休了吧。”
老太太掐指算着日子,大差不差。
按大启律例,地方官学与私塾皆自腊月廿八休至正月十五,朝中官员亦是如此。
“不知表弟在哪家书院进学?”
宜真心里一直记挂着书院的事,顺势问了一嘴。
得知是麓山书院,心中闪过一丝喜色。这正是她心中首选。
周婉如见状,话锋一转:
“宜安已九岁了吧?可曾开蒙?怀玉昔日的先生学问极好,若需要,可再请人来教导。”
本朝律例虽未明令禁止女子入仕,却也没兴起女子尚学之风。为官的人家请先生上门教女,不为科考,只为博个知书达理的好名声,就如林怀玉这般;小门小户更不在意这些,待女及笄便议亲嫁人。
宜真避而不答,只道:“早在清安时便听闻,麓山书院乃本朝数一数二好的学府,表弟能在此进学,想必学问是极好的。”
能进麓山书院有两种途径,一为世家子弟,无需才学,光凭门第便可入学;二为寒门贵子,对学问有着极为严苛的要求。只是近年来,世家与寒门嫌隙日深,寒门学子再难凭才学入院。
然而书院中皆是当代名师大儒,这也是宜真最为看重之处。
陆怀瑾闻言,低声嘟囔:“在麓山书院读书有什么好的。”
怎料周婉如忽地厉声呵斥,“不读书,莫非想做个废物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