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作家汉家 > 21授宅(第1页)

21授宅(第1页)

母子三个又把几天前才种下的甜瓜也细瞧了一回,见还无动静,估算着许是还要两三日才能出芽,也不失望。

这一回奴奴和獾儿也不去柘桑林里凑热闹了,姊弟俩宝贝着自家的菜地呢,用小竹筒从旁边水桶里舀水把两块已经撒了种的园地都仔细浇了一回才算完。

不过两日,又添了一喜。

里中新回了两户人家,也是汉王入关时为避兵祸逃进山泽去的,如今左右里权衡,还是舍不下县官愿意还给他们的家业,从南山深处钻了出来。

其中一户恰是媚她们这一条巷子第一进院的。与虞家中间还隔着一户空宅,是虞的右邻,也是她们这一巷回来的第三户。

这般年月,四处亡逃后又能回到故里,还能在里中遇见,殊为不易,说是劫后重逢也不为过。巷子里多回一户,也就多添一份人气,大好的事情。

就像那日她回来时得了虞一家的照拂,媚和虞一家农事虽忙,也特抽了身去帮忙略加收拾整理,权是个邻里情意。

时间倏忽便进到了六月,媚家里的十亩地已种上了八亩,下剩的一亩是种小豆的,不那么赶。农事从先前的紧张变得稍微从容几分。

她这里安泰,却不知,里中三位大夫和另几个得爵的士卒为授宅行田一事把脖子都抻长了。

每日里往乡部奔走。乡部迟迟拖着未办,又闹到了县廷,镇日里就在县吏乡吏跟前杵着。软的硬的,求的恳的,全都没用。

期间天子数度下诏,特为授田宅之事,着官吏不得背公立私、拖延怠慢,对有军功爵者不敬。

奈何,田宅愣是下不来。

眼看着农时将过,田宅迟迟不授,一帮子刚得了爵的归乡士卒急得口生燎泡。

里民们都拿这事当个饭后的热闹来议论,私下里众说纷纭。

一说士卒归乡者众,举国六十万呐,哪能办得这样快,诏书中不是还催着给七大夫与公乘授地吗?高爵都未授完,哪轮得着大夫了?

一说关中丧于军中者众,地广人稀,授田原该更快,是那县吏乡吏见不得这些被天大的运气砸中猛一下从公士、上造的低爵甚或无爵一下子都升了大夫爵的小卒临驾于他们之上,有意刁难;又说县乡吏中也有从前亡逃的故旧亲朋还未归,人未回来之前不论宅与地都属公家的,便不情愿,好地好宅且先得给自家可能正在路上往回赶的故旧亲朋留着呢,就有意拖延。

纷纷扰扰至六月初七,媚家里的十亩地都种好了,又用二斗八升豆子与里邻换了得了二斗四升豆种,把后园里的地都垦出了两亩多种上了大豆,云阳里三位把脖子都盼长了的大夫终于盼来了他们的爵赏。

……

这里间有一桩风波,事由出在授宅上。

军功爵最大的爵赏其实就是田地与园宅地。田地好说,关中因着征战和饥荒,剩下的人口委实太少,如今官府最不缺的便是田地。

只这园宅地就要费一番工夫了,尤其大夫授五宅。

云阳里里门居中,分里左里右各七道巷,除去正中两排有晒场占了大位置,余下的十条巷每巷为十宅。

十四条巷道共一百三十二宅的园宅地,含概近来归乡的户民,不包括新立户还未及授宅者,便计有三十七户。

这三十七户分散于各巷,有些家中有爵承继的,不乏一宅半、两宅大小。如此,便是那些亡逃未回之人家中宅地一并算作归属官家的空宅,人若后边回来再另行安置补给,云阳里中连着五户空的园宅地儿也不多。

里中三位大夫,能连成五宅的园宅地却只得两处。

授宅之事先依爵次高低,同等爵位再依立户先后,最先归乡的那位大夫,惠媪的丈夫,叫曹薪的。

没错,曹薪,原名其实只是一个薪字。如今成了大夫,有冠姓权了,更换名籍时便给自己冠了个曹姓。至于这姓的来源,听闻曹薪原本的将军姓曹,他也懒怠去想,索性就借了人家这能做得了将军,有大气运之人的姓,直接用了曹字。

话说得远了,便说这曹薪,虽归乡最早,也人过而立,却仍是三位大夫中年纪最轻,立户最晚的一个。待轮到他时,里中已无相连的五宅可授。

无他法可想,他们自家的宅子左边三宅是空的,如此连作四宅,右邻却在前些日子正好回来了。

不是别个,正是奴奴那血脉上的便宜伯父伯兴。

曹薪便与陈里魁和田典余庆相商,一起游说请伯兴换一块宅地。索性伯兴一家也是刚回来,宅地荒废多年未加整理,如今给换一处同样一宅,主家在战场上没了,但屋舍比之伯兴家更好些的园宅地。

也不亏着他,蓸薪今年新授的田地里,再匀出三十亩赠他白种三年,除朝廷当收的那份租税,不另收租子。权作补偿。

原是两好合一好,挺好说合的一桩事,伯兴却是拿捏住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