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的和星大门紧闭,东区自闭症的孩子基本都待在宿舍里,不允许出校门活动。
和星刚建成时收留的第一批自闭症学生里曾经出了一例案子,四个人的宿舍里,两个男孩因为争夺一本书而大打出手。
其中一个学生用剪刀扎进了另外一个男孩的眼睛里,血流了整个楼梯,骇人的场面让当时所有在场的老师到如今都忘不了。
自此以后四人宿舍改成了两人间,每个星期的周末都会有老师在宿舍楼巡逻,防止再出现意外事故。
林西图看过许多国外心理专家对自闭症和阿斯伯格综合征一些剑走偏锋的解读,有时说他们是茧房里潜在的反社会人格也不为过。
大部分孩子都有着比普通人高出大半截的智商和天赋,唯独被剥夺了对情绪的敏感度和对社会联系的感知。
他们能看到许多人看不到的万物的另一面,对人类社会制度的解读也比正常人高一个维度。
但他们从不像一般的反社会人格那样通过漠视社会规则或者侵犯别人的权利来取悦自己,宁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给自己制造规则,或许他们单单只是觉得这样很无聊罢了。
学校里的老师已经早早被打过招呼,带着小河站在门口等林西图。
小河今天被生活老师扎了一个短马尾,安安静静地看着林西图走过来。
“小河,你看这是什么?”
林西图笑嘻嘻地从包里掏出一本填色书,里面是一些线条精致的线稿图,花纹犹如万花镜般繁复而有规律性,如果被填上颜色会更加漂亮。
小河很快就被这些图案吸引了,拿着书哗啦啦地翻,末了有些局促地看看身边的老师,又看看林西图。
“小河,我们是不是在课堂上学过的,别人送给我们东西的时候,要说什么呀?”老师问她。
小河抓着衣角,对林西图点点头,轻声道:“谢谢。”
“今天跟着西图哥哥去找一位阿姨聊聊天,就在两公里外的一栋大楼里,聊一个小时后哥哥就带你回来,好吗?”
小河抱着书本,接过老师递来的水壶和蜡笔,在原地站了一会儿才沉默地走到林西图身边。
牵住她的手时林西图感觉对方的手心里有些潮湿,小姑娘的表情没有表现出什么,手指却比平常僵硬。
带她的生活老师无奈地笑了笑,对林西图做了个口型:“第一次出门,有点紧张。”
这下林西图也有点紧张了,好在一路上小河都很安静,对坐出租车也没什么反感的迹象。
第一次出门,相比欣赏车窗外的风景,小河更喜欢自己趴在车座上画画,到心理咨询时已经画完了整整一页纸。
林西图在车上打开微信,最上面那条是方知锐的消息,对话停留在昨天他发过去的那张照片和最后一句话。这句发过去后对方再也没有发来消息,好像失踪了似的,也可能单纯不想再理。
林西图冷笑一声,过了一会儿又觉得莫名委屈,快要被他哥搞成精神分裂了。
再坚持24小时,林西图想,再过24小时不回我的话我就要72小时不给你发消息。
方知锐给的位置是在城北的市中心,一座地标大厦的36层。
这里的地段寸金寸土,每个月的租金高得吓人,林西图也是头一次听说A市知名度最高的私人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竟然开在这里。
来之前林西图查过那位朴慧咨询师的资料,对方的来头不小,修满双学位的心理学海归博士,也是南方青少年心理协会的副会长。
年轻时在A市的精神卫生中心做过五年身心障碍科的特聘专家,十年前辞掉了医院的工作,和另外一位合伙人投资建起了这间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专心做咨询师的事业。
十年前的人们几乎还没有意识到儿童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重要性,朴慧能将口碑积攒到今天这一步也是件极其不容易的事。
咨询中心有两层,朴慧的咨询室在第二层,前台在电脑上确认过预约消息后让林西图和小河先在休息室等一下,说朴老师的上一场咨询还没有结束。
宽敞的走廊里铺着实心的木地板,淡蓝色的墙纸加上清新可爱的贴纸,空气中还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茶香,确实能让人放松不少。
休息室很大,里面还坐着许多家长和孩子,这些孩子和小河一样安静,坐在阅读区里自顾自看书玩玩具,只有家长在旁边小声交谈。
小河不愿意四处走动,林西图挑了个安静点的位置让她继续趴在沙发上画画,自己在旁边走了两圈。
除了贴纸,休息室里还有很大一面照片墙,木板上挂了很多照片,拍摄的时间从十年前延续到今年。
拍的都是一些来咨询过的孩子,有红着脸大笑的,也有板着脸冷漠无神的,神态各异,每个孩子的脸上好像都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林西图一张张看过去,忽然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
那是个有些瘦削但笔挺的男孩,穿长袖衬衫和及膝的针织呢短裤,背对着镜头坐在地毯上摆多米诺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