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农家子但人上人科举佰戈 > 第65章(第1页)

第65章(第1页)

即便如此,这样一篮子东西跨在身上要送出去,石蛋觉得他的小心肝都在滴血。

听了王景禹唤,别别扭扭的走进门,看王景禹气定神闲的坐着吃葱油饼。想了半天又摸了摸手里的东西,磕磕绊绊的说:「大哥……要不我还是不念了吧。」

见王景禹抬起了眼看他,忙解释:「你看我这也不是读书的料啊!家里这个样子,我还读那劳什子书,不是浪费吗?」

王景禹早知他一直不情不愿,倒是石蛋他爹娘是铁了心要送他去县学。

他不紧不慢吃完口中的饼,才问他:「那你觉得你是做什么的料,又或者你不想读书想做什么?」

石蛋立刻就答了上来:「种地养鸡养猪啥啥我都行啊!我就对家里村里那一亩三分地的事情感兴趣,至于老村正爷爷说的书里那些人和事,我也就当故事听听,一转头想的还是地里庄稼害病了没,鸡棚的鸡屎清了没,今年的粪肥还差多少没沤……」

旁边陈阿环听了直乐:「我看啊,十里八村打着灯笼也找不着你这样顾家的娃子!」

石蛋嘿嘿一笑:「我就爱操心家里这点事,就怕我娘那小银库啥时候一钱不剩!」

王景禹吃完了葱油饼,剥蛋壳的间隙又问他:「那你告诉我,你今天带在身上这些东西,一共花了多少钱?」

石蛋这些日子天天算计的就是这些,立马如数家珍:「做书袋的布是我娘自个织的,她还给我绣了一穗绿油油的小麦,你看看多好看!这一笔是省下了的,若是要是到市上去买,那可得二十钱!字板三十钱!毛笔三十钱!墨百钱!麻纸六十钱!还有这六礼,一共花了二百三十钱!」

县学虽免了学费并提供午餐,但大景朝尊师重道,初入学的拜师礼是无论如何要走一走的。至于这六礼,县衙和县学都特意张榜以示,哪怕是麦子丶蒸饼丶几把野菜干,不论什么,只需要极简便的凑足六样就行。

「好。你家三十一亩田,每亩比去年多打了二斗麦,而如今去谷麦粒五十钱一斗,比去年秋天每斗多十五钱,秋麦卖下后,你娘的小银库能比去年多进几钱?」

「……」

石蛋猛的被问住,马上从地上捡起来石块一亩地一亩地的列算。

王景禹静静等着他,石蛋直比划到他用完早饭,这才喜滋滋站起来:「比去年能多进六百钱!」

王景禹一边擦手一边漱口:「不对,能多进九百三十钱。你此次入学一共花了四百五十钱,而你这一出一进之间,就算丢了三百三十钱。你惦记家里的钱袋子,可算术不精,连帐都算不准,今天若是由你去乡市或县里卖麦子,别人给你少算多少,你能知道吗?」

「你读的是冬学,只在收了秋农闲时候去上三个月,并不耽误你想这些家里田里的事。如果你真的对读书考试没兴趣,那眼下也要识字通数,再图以后。」

待他收拾妥当,拿上自己的书箱,敲了把仍在懊恼愣神的石蛋脑门:「还愣什么,走吧。」

门外,李念仁已经和村里另两名娃儿一起等在那里了。这次临南县有了县学,双满村除了王景禹和李念仁,一共多了三名报了名要去上学。

安三嫂子扯着她九岁的大儿子,她如今也看明白了,有王景禹这样活生生的例证在前,无论家里再难,也要送娃子们去念书。

九岁的儿子,她给送去县学的冬学先念念看,七岁的女儿她也送了,送到了他们老村正李长发那里。

此时,正声声叮嘱大儿子:「路上可千万拿好竹篮,到了

学堂好好听先生的话,多跟景禹和念仁学些好的。娘也不指望你像景禹那般有出息,哪怕会认字算数了,在县里谋个掌柜或者帐房先生,能挣些体面钱两,不用再天天跟着我们起早贪黑的交代在那几亩地里,就心满意足了!咱双满村一块去了你们五个,到了那,不光先生们说的话要听,景禹说的也一样的紧要!」

另一个家长也附和着对自家孩子道:「对,要是敢让我听到景禹和念仁说你们在堂里胡闹,看你爹回来咋拾掇你!」

这个孩子已经十四了,比王景禹还大着一岁半。

听了家里大人这般说话,只看了看走过来的王景禹,也并不觉得大人所说要听他的话有什么不好,妥当的应了声知道了。

京兆府乃大景朝的国都所在,而太康州在地理位置上是坐西望东,段岭在临南县县学择址时,选了县东的这一处四跨的院子,亦有「以利学者进取,向于高显之义」。

根据报名的学生情况和授学内容的不同,共分出了十间学舍,县学后院种植起一片树林,穿过树林即可直通峦水河岸。

山水环绕,藏风聚气,两意皆齐。

王景禹一行五人,在徒步来的路上,又遇到了另几拨别村的学童学子,大家相互报着新起的学名,皆是新鲜激动劲儿十足。

入了县城,早有知县安排的衙役在各个路口等候,给他们指点去县学的路径。

待到县学门口,看着那气派的灰瓦红漆木门,以及门扉之上段知县亲题的「立学求识」大字,再到那幽深深的四跨大院。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