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但人上人(科举)作者佰戈 > 第81章(第2页)

第81章(第2页)

一:《天德清明诗》

以题中平声字为韵,限五言六韵成。

出《毛诗清庙》,祀文王也。注:「天德清明,文王象焉。」

二:《玉烛诗》

以「和」字为韵,限五言六韵成。

出《尔雅释天》,云:「四时调,为玉烛。」

这两首试贴诗的难度,相较县试有明显的拔高,对入韵和韵字都做出了特殊的要求。好在并未要求将官韵八字,一平一侧依次用。

王景禹对第二题更有灵感,玉烛在诗歌当中,其意通常是谓四时之气合畅,形容太平盛世。

以玉烛为题的诗作,数不在少。

观出题人之意,第一首则是意在叫学子们歌颂圣上天德清明,第二首则是叫学子们歌颂太平盛世。

总之,都是叫人吹嘘颂德的。

但这般的诗作,有着现代芯的王景禹,纵然磨破了脑袋也是作不出来的。他略作思考之后,便想好了要如何作。提笔在稿纸上书写片刻,揣摩和调整一韵一脚。

直到自己俱都满意了,这才提笔誊录于试纸。

诗题曰:《四时和为玉烛诗》

「玉烛照四方,四时气序和。

春风拂柳绿,夏雨润花多。

秋月明如水,冬雪覆山河。

农人歌岁稔,商贾舞婆娑。

天地同欢庆,人间共乐呵。

愿长如此景,玉烛永相磨。」

完完全全的歌功颂德他做不到,那适当程度的描绘一番自己畅想的太平盛世画面,还是可以的!

一天的考试过去,尚未到申时末的纳卷时分,王景禹提前就做完了试卷。

州试是由整个太康州的所有童生参加,人数自非临南县县试可比。王景禹一眼看过去,只能看到离自己最近的几排号座内的考生,几乎大部分人仍然在或奋笔疾书或拧眉苦思。

此时,斜对面一排甲十八号房的一名学子抬了头,见王景禹已答完了卷,眉目间露出诧异之色。

王景禹也认出了,这名学子正是贡院外长治县县学学子当中的一个,他淡淡的移开了视线,示意巡检的军士交纳试纸。

当时在贡院之外,临南县学子一共只有五人,而王景禹又是很容易叫人注意和记住的,因此,那名学子当即也认出了他。

看看天色,此时该是未时,这临南县的学子,竟然已经全部答完,纳了头卷!

受此刺激,当即更紧的皱起了眉头,埋头苦书。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