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见太后愁成这样,起身赔礼,说自己不孝。
太后问起八阿哥亲事,听皇上说才交换庚帖,虚弱道:「端敏就萨仁熙一个女儿,又是她头一次求皇上,皇上能成全便成全吧。」
八阿哥生母出身卑微,康熙便想给八阿哥选一个得力岳家。得力岳家委实不少,选谁不是选呢,于是点头应下。
「太子妃路上还好,来了之后便病了,可请了太医看过?」八阿哥亲事一说就过了,在康熙心里根本没法跟太子妃安危比。
水土不服,太后也经历过,倒不是很担心:「看过,说是水土不服,只胃口差些,不碍事。」
昨天过来给她请安,还在她这里吃了一碗酥酪。
掌珠这次水土不服固然有第一次出远门原因,但据太后揣测,应该也是心里不痛快闹的。
婚后两年多,椒房独宠,没有生育,换谁谁不着急。
即便太子不着急抱嫡子,皇上还着急抱嫡孙呢。
恰在此时,端敏又写了那样奏摺递进宫,皇上也动了给太子纳贵妾的心思,一上来就是侧福晋,掌珠心里能痛快才怪。
好在太子绷得住,萨仁熙被拒之后转头有新目标,太后想着等会儿皇上走,立刻派人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掌珠。
没准儿晚上就能吃下饭菜。
哪知道皇上还有下文:「萨仁熙太跋扈,就算了。这两日辛苦皇额娘再选几个有宜男之相贵女,让太子看看。有太子看上眼,派人知会我一声,没什么问题就立为侧福晋。」
这是完没还啊,太后头又开始疼起来,面上仍旧笑呵呵给皇上提建议:「太子在撷芳殿不是有三个侍妾么,李氏还生儿子。皇上这样急巴巴地在科尔沁给太子选侧福晋,倒不如抬举李氏。」
挑几个有宜男之相贵女好办,关键太子不接招,太后又不是没试过。
要是这样一轮一轮选下去,掌珠没事,她先得累趴下了。
难得出来一回,太后可不想为这事扫了自己兴,有现成的侧福晋人选就先用着吧。
结果皇上并不买帐:「李氏出身不够,生出长子也难当大任。」
太后心中一跳,看来皇上这回是动真格,立刻否定了刚才给石静报信想法。
掌珠若是听说了,还不知要难受成什么样呢。
太后也是女人,亲身经历过身处高位却无子嗣窘境,在某个瞬间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
让她拿子嗣去逼迫一个有着同样经历女子,太后无论如何都做不到。当着皇上的面应下之后,是夜开始无病呻。吟。
明知太后装病,康熙也不会拆穿,不得已召见了淑慧大长公主。
淑慧大长公主曾经以资深寡妇的身份为太子办过一场春日宴,也是第一个看清楚太子对太子妃真心的人,当然不会为讨好现在皇上,去得罪未来的皇上。
便是她自己活不到新皇登基,还有她的孙子乌尔衮呢。
很快淑慧大长公主也病了。
听梁九功念叨完淑慧大长公主病情,康熙苦笑,又传了纯禧公主和荣宪公主。结果俩人来过之后,全都称病。
不知道,还以为科尔沁爆发了传染病呢。
「太子妃人缘挺好?」康熙幽幽问梁九功。
梁九功斟酌措辞:「太子妃长了一张蒙古人脸,尤其那双眼睛,这边的王公勋贵见了,谁不得念一声祖宗显灵,长生天保佑。太后来自蒙古,淑慧大长公,纯禧公主和荣宪公主全都嫁到蒙古,心里肯定偏向太子妃。」
巧妙绕过了太子妃人缘好这个送命题,只拿长相说事。
从太祖皇帝开始,大清就有与蒙古贵族联姻的传统。太宗皇帝五宫大福晋全是蒙古人,先帝两任皇后也都是蒙古人,直到当今这里才破了例。
今年彻底剿灭噶尔丹,正是拉拢蒙古的时候,太子妃绝不能有事。
梁九功都能想到这一层,康熙如何想不到:「罢了,等回去再说吧。」
晚上就寝的时候,王贵人见皇上隐隐有不悦之色,斗胆问缘由。康熙觉得她位份低,于太子无碍,倒也没有隐瞒,把事情说了。
「宫里老人儿常说孩子是手拉着手来的,妇人多年无子可在身边养一小儿,养男得男,养女得女,很是灵验。」
王贵人所言康熙也听说过:「太子有庶长子,曾养在太子妃身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