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鹫小说

秃鹫小说>胤礽的太子妃 > 第21章(第1页)

第21章(第1页)

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相比,更侧重于事件的发生,以及该事件所起到的关键推动作用。

太子胤礽从好儿子丶好学生丶好储君到暴戾不仁丶贪财好色的不肖子孙,直到被废,经历过几个标志性的事件。

据石静所知,第一个标志性事件发生在康熙二十九年,也就是四年前。

噶尔丹进犯内蒙,康熙亲往督军,在承德生病,召太子和三阿哥前去侍疾。三阿哥嘘寒问暖,衣不解带尽心侍奉。太子却面无忧色,站在旁边指挥,他身边的人居然还有喜色。

康熙皇帝十分不悦,只留了三阿哥在身边,把太子赶回京城。

从此,父子生隙。

第二个标志性事件发生在康熙三十二年,也就是去年夏天。

康熙皇帝不幸染上疟疾,病逝沉重,药石无医。西洋传教士献上金鸡纳霜,太子拦着不让用,把药甩给索额图和明珠试用,自己站在旁边看热闹。

尽管最后试用有效,康熙皇帝用过之后很快痊愈,心里的疙瘩却越结越大。

罅隙一旦存在,让怀疑的种子在心里萌发,从前所有顺理成章的事,都会变得不可思议。

第三个标志性事件很快来了,就在今年的端午节后。

皇上带领诸皇子丶宗室和群臣去奉先殿祭拜,礼部把太子的拜褥放在了奉先殿的门槛里。

礼部是怎么想的,石静不知道,但没有皇上点头,礼部绝不敢私自调整太子拜褥的摆放。

以前可能就是这么摆的,或者干脆是皇上让礼部这样摆的。

但这一次康熙皇帝提出了异议,叫来礼部尚书,当面告诉他只有皇帝的拜褥才能放进奉先殿的门槛里,让他安排人把太子的拜褥挪出去。

这位礼部尚书的脑袋好像被门挤了,居然要求康熙皇帝明发谕旨并且记档,他才会进行调整。

别问,问就是害怕被太子记恨。

康熙皇帝大怒,当场就把这位脑子被门挤了的礼部尚书给撸了。后来查明,这位礼部尚书压根儿就是太子党。

第一个标志性事件和第二个事件发生的时候,石静正在家中守孝,实在插不上手,只能干瞪眼。

眼下终于来到了第三个标志性事件,石静觉得她再不干预,等她嫁进宫局面只会变得更加糟糕。

第23章解迷津

「皇上训斥了你,你可有弥补?」石静要管也得先把事情弄清楚了再说,不由坐直身体问。

胤礽看她一眼,咧了嘴笑:「把沙穆哈打一顿,算吗?」

石静:得,罪加一等。

「你跟我说句实话,那个沙穆哈是索党的人吗?」沙穆哈就是第三个标志性事件中那个被门挤过脑袋的礼部尚书,他实际的站队情况很重要,石静非常关注。

胤礽想了想,摇头:「沙穆哈任工部尚书的时候因为黄河入海口治理不力被革职,曾经拿了银子贿赂索额图。索额图瞧不上他,没管这事,后来不知他走了谁的门路,很快东山再起。」

索额图爱权不爱钱,他的死对头明珠正好相反,石静越想越觉得后背发凉:「打他一顿有什么用,不如派人去查查他被革职之后东山再起的原因。」

胤礽蹙眉:「你觉得他不是忌惮我,而是背后有人指使?」

「礼部尚书敢跟皇上叫板,这事本来就不寻常。」石静觉得问题明摆着。

胤礽却道:「这事不怪沙穆哈,我的拜褥从来都摆在奉先殿门槛里头,是汗阿玛朝令夕改,让下面的人无所适从。我打沙穆哈其实是为了提醒汗阿玛,下手并不重,擦破点皮肉而已。」

尽管水云榭里没有服侍的,石静还是抬手捂住了胤礽的嘴:「皇上是君,你是臣,君要臣死,臣都得谢恩去死,更不要说只是调整拜褥的摆放位置了。」

胤礽不服,被她捂了嘴,还在说:「君无戏言,岂可朝令夕改,无故迁怒于人?」

石静真想喊一声「小祖宗,快闭嘴吧」,可她没有再跟胤礽杠下去,而是转移话题:「我还是觉得沙穆哈有问题,去查一查,好不好?」

说到最后就像哄小孩子,胤礽气笑了。

他在宫里,她在宫外,见一面跟牛郎会织女似的,他可不想把如此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人身上。

「好,我听你的,派人去查。」胤礽敷衍道,想尽快结束这个不愉快的话题。

石静一听就知道他没上心:「记得一定去查。」

胤礽垂眼看她:「我什么时候骗过你,答应过你的事可有食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