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姚絮絮在这里,那丁佩兰与赵岑来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甘采儿打消掉提前离开的心思。
那就再等等吧,甘采儿心道。实在那二人今日不来,自己也可先与姚絮絮搭上线,这一趟也不算白来。
至于姚老夫人那边,她自然得去亲近一二,日后还会有用得着的时候。
于是,甘采儿站起身来,笑盈盈地对姚二少夫人道。
「我这只梅花簪是在家乡做的,承蒙二少夫人能看中,这实在是我的荣幸。我自然是要随二少夫人走一遭的。」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姚二少夫人抚掌笑道。而后,她亲热地拉起甘采儿,与她携手就往后宅内去。
甘采儿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心中越发觉得这情况不对。
虽然前世她与这些高官厚爵的主母和媳妇儿们打的交道不多,但自己几斤几两,她心里还是有数的。
她这身份,这气质,还有与众不同的打扮,断不会让京都的世家大妇第一眼就喜欢,还待她那么亲切。
她心中警惕的那根弦,一下就绷紧了。
姚二少夫人带着甘采儿在姚府中行走,一边走着,一边还细心地叮嘱一两句。
「我家老夫人原是平安侯府的嫡长女,曾是京都有名的马上巾帼。年轻时,她可是走南闯北丶上过战场的呐。」
「后来生儿育女,又要操持姚家,这才安于内宅。现在她年纪大了,闲来无事时,最喜欢的就是听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奇闻轶事。」
甘采儿听得一愣一愣的,她不知姚二少夫人这番话是何意,只能一头雾水地看着她。
姚二少夫人见甘采儿一脸的不明所以,似是没明白她话中之意,便也不再迂回,直言道。
「兰夫人从外地来京,若遇上什么好玩的,有趣的事,可讲给老夫人听听,她听了会高兴的。」
甘采儿心里一默,旦州虽地处偏远,但又不是蛮荒野地,真没什么好玩的事和奇怪的风俗可以讲。
于是,她老老实实道:「我一直陪夫君在家里读书,极少外出游历。我家乡只是个乡村小镇,镇上民风纯朴,并没什么奇人轶事,山野趣闻可讲。」
姚二少夫人脸色一僵,目中似有精光一闪而过,但她又瞧着甘采儿所说不似做假,便又挂起笑脸。
「哎呀,再怎么着,兰夫人也是从京都外来的,你觉得的寻常之事,没准我家老夫人觉得有趣呢。」
甘采儿无语,也只好笑着点头。
两人为世,她还没见过这等非让人讲奇人秩事解趣的呢。心里的警惕,不由又深了一分。
绕过几个回廊,穿过两重小院后,终于到了姚老夫人的荣德堂。
屋门口,几个小丫头围坐在一起,正在打络子,相互之间还小声讨论着什么。
「鹦哥儿,老夫人可起了?」姚二少夫人问守在屋外的丫鬟。
「回二少夫人,老夫人今儿起得早,这会儿正与张嬷嬷在闲话呢。」一个穿藕色比甲的丫鬟站起来,脆生生地回话。
另一个有眼力见的丫鬟,早就快人一步打起了门帘,往内通报导:「老夫人,二少夫人来看您了。」
姚二少夫人领着甘采儿进了正屋。
一进屋,甘采儿便闻到一股淡淡的檀香,那是常年礼佛留下的味道。
她们进屋时,姚老夫人正坐在首座,歪着头与一位老嬷嬷在细语。
姚老夫人是一位年逾花甲的老妇人,她一头银发似霜如雪,整齐地梳成一个发髻,上簪着一支古朴的翡翠簪子。
甘采儿细瞧了瞧,那是支翡翠梅花簪。看来,姚二少夫人所说不假,姚老夫人确实喜爱梅花簪。
姚老夫人虽已年迈,但其眉眼间却依稀能瞧出曾经的英气。她坐在那里,只是抬眼淡淡看过来,便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令人不敢小觑。
「二少夫人来了?快上茶。」张嬷嬷见几人进来,忙吩咐屋内丫鬟们看座倒茶。
「今日家中有宴请,你不帮着老大媳妇儿招呼客人,怎的倒跑我老婆子这儿来躲闲了?」姚老夫人脸上表情淡淡的,瞧不出喜怒。
姚老夫人口中的老大媳妇,是指姚庸的夫人戚蓉,姚二少夫人得称她一声母亲,却非她的正经婆母。因为她的夫君,姚慎行是姚庸的庶子,为马姨娘所生,非是戚蓉的亲子。她与姚夫人之间,一向是面和心不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