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教授说:「任何时候都要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有担当,有责任心。这都是姑娘们欣赏的品质。」
王教授说:「细心丶体贴,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这是谈对象以及日后一起生活时你必须要做到的。」
「一旦认定了,就不要三心二意。」
俞景明跟他俩学了满脑子恋爱经。
林和平的勤奋努力倒也没有白费,73年底,他就提前转正了。
74年3月28日,俞景明满18周岁了。
正在酝酿着给部队领导写信的事。
在他动笔之前,宁安跟他说:「景明哥哥,再有几天就是清明了,咱们林庄小学是不是又该去给俞伯伯扫墓了?我想着,今年我们要做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俞景明笑着问她:「什么事啊?」
「俞伯伯是烈士嘛,应该被世人铭记。我们林庄专门给他立了烈士碑,学校年年去扫墓,这种尊敬烈士丶学习先烈精神的做法,也该被宣扬出去,让大家都跟咱们林庄好好学习。所以,我想着,咱们邀请报社的记者在清明当天去现场采访,拍照片丶写文章,你觉得怎么样?」
俞景明:「……」
他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控制住即将冲出喉咙的爆笑,以至于表情都有点扭曲。
第94章
70炮灰一家人(15)
怎么样?
这简直就是个天才的主意!
要是按照安安说的做,他亲爱的老父亲俞青山,就会彻底身陷泥潭,再也没有任何爬起来的可能了。
当年他为什么不直接举报?
他看到信的时候气的把牙龈都咬出血了,有那么一瞬间,他是想不管不顾的闹出来的,但是,冷静下来之后,仔细思量,就会发现,闹一场的效果有限。
俞青山抛妻弃子,属实可恨。但是,当时爷爷奶奶还好好的,如果他们把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如果他们用金钱开道去说服母亲,让她承认俩人早就已经离婚,只是因为他还小所以一直瞒着他,毕竟父亲和母亲只是事实婚姻,没有结婚证,而且那个时候母亲已经改嫁,配合俞家演一场戏对她没有坏处。
以前不知道真相的时候,他对母亲改嫁有一点怨气,但也尊重她的选择。现在看到了这些信,他甚至为母亲感到庆幸。
可是,这些都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感情上来讲,当母亲决绝的离开俞家,再也没有回头看他一眼的时候,在他心里,他就没有母亲了。他理解她丶体谅她丶不恨她丶不怨她,也不会再爱她。
他也不相信母亲可以为了他所追求的公平和正义而放弃眼前唾手可得的好处。只要筹码足够大,说不定她还会反过来劝他放过自己的亲生父亲。
如果他们说,那些信都是为了骗他,为了让他留在老家和爷奶一起生活,断了他去投奔父亲的路……
处处都是漏洞,俞青山可以狡辩的理由太多了。他的举报会让他受点影响,但也只是一点影响而已。对俞青山来说,可能不痛不痒。
那怎么行?
所以,他最终选择了忍耐。
他要尽快把爷爷奶奶熬死,让他们没法帮俞青山作伪证。这俩也算是共犯,折腾他们,他一点心理负担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