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地锦绣富庶,风景宜人,是皇帝为太子安排的最佳去处。
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今太子殿下要去北地,叶晋也不敢不从。
出城后,由暗卫探查方圆,确定周围无人后,一行人便在无人居住的农家小院中派出一队人乔装改扮换上太子和叶晋丶锦月丶锦盘的衣服,乘上奢贵精致的马车一路往东行。
太子丶叶晋丶锦月丶锦盘四人则暂且换上普通豪绅装扮,乘上一驾富贵但并不惹眼的马车往北行。
远山层叠,天光乍破,两拨人分道扬镳,各自奔向新目的地。
与此同时,宰相顾永年正率百官守在长安南城门前迎东兴侯谢峥凯旋。
皇宫里,很快便有侍卫入殿向皇帝姜文弗禀报「谢家军已驻扎城外丶东兴侯携副将奔赴城门」的消息。
皇帝听罢,这才将遥遥望向南方天际的视线收回,召来刘喜:「摆驾。」
卯时三刻,东兴侯谢峥与其副将们姗姗来迟,甫一下马,风尘仆仆的东兴侯便朝领头的顾永年拱手作揖:「顾相!本侯安置大军来迟了些!劳顾相久等!」
顾永年含笑回礼:「西梁进犯,谢侯领兵护卫国土,乃大燕功臣,莫说我等只是等了区区两刻,便是等上两个时辰也是应该的。」
他话音刚落,身后朝臣便有人附和——「谢侯乃我大燕功臣,我等今日能在城门前恭迎谢侯,乃我等之幸……」
说着就躬身揖礼,高声领头:「下官恭迎谢侯!」
其他人纷纷效仿:「恭迎谢侯!」
一时间百官齐贺,其声势竟与上朝觐见皇帝时不遑多让。
御撵便是这时从城门内缓缓驶出,姜文弗笑眯眯地看向谢峥和文武百官,仿佛对此情此景没有一点不满。
谢峥心里倏地突突了两下,忙上前扫袖,高声行跪拜之礼:「微臣参加陛下——」
他是武将,身强体壮中气十足,这一声喊竟真在此起彼伏的「恭迎谢侯」中闯出一道路来,身后副将遂跟他一起行礼,威声震耳,转瞬间便扭转局势,带动文武百官齐齐跪拜皇帝。
姜文弗走下御撵,大手一挥:「众爱卿平身。」话落,笑眯眯俯身扶起谢峥。
谢峥受宠若惊,又是一声诚惶诚恐的——「谢陛下。」
君臣和睦,场面,姜文弗率文武百官一道回宫。
而太子殿下没来
城门口迎人一事则不知不觉被众人抛到了脑后。
便是有人想起,也不敢在陛下面前多问,毕竟太子殿下素有顽劣之名,昨天下午把叶老太傅气晕之事更是半夜就传进百官耳里,这会儿即便有人心中生疑,也只当太子殿下惹陛下生气,被陛下关了禁闭。
直到大半个月后的某日朝会,素来会在朝会上装隐身的兵部侍郎破天荒进言为「疑似禁足东宫」的太子殿下求情,龙椅上的皇帝才忽地一拍大腿,惊道:「瞧朕这记性,忘了知会众爱卿,太子顽劣,屡教不改,那日他气晕老太傅,朕一时生气将他赶出宫游学去了!」
「!!!」
满朝文武顿时哗然。
「陛下!怎可让太子殿下孤身去游学?危险呐!」
「陛下!请您速派禁卫军前去保护太子!」
「不不不!此言不妥!陛下!请您速派禁卫军接太子回宫!」
朝堂之上众大臣争论不休,谢峥未发一言,仿佛对太子殿下去了何处全然不关心,然下朝后,他却秘密召来副将命其暗中搜查太子下落。
*
定州,橘田县。
六月下旬是小麦丰收的季节,今年天公作美,风调雨顺,橘田县的农户们迎来大丰收,一大早便头戴斗笠丶手拿镰刀喜气洋洋地弯进麦田里收割小麦。
羊肠小道两侧是大片大片金黄的麦田。
晌午时分,一辆朴素马车缓缓驶进不太平稳的泥土地。
距离小道最近的顾青树听见车响,直腰抬起斗笠细细观察一番马车,驾车之人穿着绫罗,但那身绫罗已经洗得有些褪色,可见此人家境虽不贫寒,却也绝非大富大贵之家。
(。)
:||